世路中人,或图功名,或治生产,尽自正经。怎奈天地间好风月、好山水、好书籍,了不相涉,岂非枉却一生!

 

关于「逆诈」

大概被误解真的是表达者的宿命吧。

并非妙善倾吐的人,也一直没学会瞻前顾后。有时候真的笨拙到可厌的地步,被笑被嘲也都无心无力去辩驳,会突然觉得心好累哦!以及,做人真是一件好麻烦好辛苦的事。

其实,每个人都可能是他人的「黑暗森林」。就算假想的尔虞我诈,也有实在的千回百转。《论语》里有句话叫「不逆诈」。但是,谈何容易?多数是「人未必以诈待我,我却先以诈迎之」防范于事发之先。这不就是所谓人间么?

一直觉得,误解多来自偏见,或者无知。而偏见说到底也还是认知局限。有多少人不是假“公意”以济“私情”,行的也不过是“党同伐异”之实。把自己的观念当真理,把异于己者当异端,谏之嗤之,以嗔以怒……何至于此呢?

还是,己所欲,勿强施于人吧。

 

另:何为「逆诈」?该词语自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曰:不逆诈,不亿不信,抑亦先觉者,是贤乎!”指:事前或者预先怀疑别人的欺诈。(逆者,未至而迎之也;诈,谓人欺己也;未见其诈,而拟以为诈,谓之逆诈。“不逆诈”意思是:不要妄自猜度别人是不是有诈伪之心。引申一点说,就是不要随便怀疑别人的恶意动机。)

我首次读到这句话时,当时的释义是这样的,他说(实在觉得抱歉得很,我竟然记不得是谁的释义了),“何为逆诈?人未必以诈待我,而我先以诈迎之。”当时觉得心里好生一震!好多事情忽然就懂了——为何总是烟尘陡乱,我说人间哪。这句话我记了好久,并且现在愈来愈觉得此话甚是精辟!

 附录:钱穆译——先生说:“不在事前逆测人诈我,不在事前揣想人对我有不信,但临事遇人有诈与不信,亦能先觉到,这不是贤人吗?”
 杨伯峻译——孔子说:“不预先怀疑别人的欺诈,也不无根据地猜测别人的不老实,却能及早发觉,这样的人是一位贤能者!”

 

September
21
2018
 
评论
热度(4)
© 云梦泽深 | Powered by LOFTER